让放射治疗能够高效前进的快车道
——放疗质控
物理先行,质控保驾。严格的放疗质量控制是开展精准放疗的必要条件,可减少整个放疗流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事故和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发现治疗流程中的错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可保证不同放疗中心标准的统一,保证好的治疗计划得以完美实施。
在这方面,国内一部分放疗中心已经能够达到较高水平,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每天对加速器进行日检,同时放疗流程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以患者实施照射前的摆位工作(调整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的位置)为例,部分高要求的放疗中心是2~3位技术员同时跟进一个患者的摆位,保证患者身体的每个角度都符合放射治疗的要求,否则剂量分布设计得再好,摆位时几毫米的误差就会让前面的工作大打折扣了。因此质控在放疗中的作用就如同高速公路和铁轨一样,确保放疗的快车能够有序高效完成治疗任务。

见贤思齐
——看见我们和世界顶尖的差距
放疗如同用射线代替手术刀的外科手术,那么和外科手术一样,同样的患者在不同医院接受手术,手术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而在我国,传统放疗又存在县级医院诊疗能力不足、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同医院和科室的放疗质控、医生和物理师的水平等问题,这都会对放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对成熟的放疗质控体系相比,我们还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医疗体系放射治疗的质控道路。由于国外诊疗体系相较于国内发展更早,多学科综合诊疗的成熟度更高,国外的医生更加重视放疗在治疗癌症中的方法及效果,所以能够给予患者更好的生存质量。各大权威医院都会配备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放疗物理师,不仅仅对放疗计划进行指导,同时还对放疗机器程序进行设计。相较而言,国内的物理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规范培训程度根据地域的不同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治疗水平也不相同。
另外在放疗设备的精度上,更高的设备精度能够为周围正常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因此在国内放疗标准不统一的现状下,以行业内经验进行探索与融合的作用尤为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能有效执行的标准才有意义
目前国内各家医院在制定质控规程时,主要参考的是AAPM、ICRU的相关报告以及国内的国家标准。在加速器质控方面则大多是参考AAPM TG-142以及国家标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医用电子加速器验收试验和周期检验规程》。但是选择高标准的规范和指南容易,真正执行起来难度不可谓不大。目前我们就直接面临两个难关:
一、相关检测设备不统一或不足
从TG-142等相关推荐中,可以看出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不同频度检测的不同项目需要涉及到的质控设备众多,而且针对不同加速器,不同技术,不同治疗目的的质控工具也不相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只有部分机构的质控设备比较齐全,或者不同机构所使用的第三方质控设备不统一且质控设备本身缺乏质控等现象。这就导致目前标准频次,标准做法的质控很难普及和落地。
二、相关人员对于质控工作的理解不足
部分物理师或质控规程制定者,对于质控的理解存在重视不足或认识偏差,每一个频次(日,周,月,年)的质控趋于层次化,对于相同项目的检测,不同频次的检测方法和目的都略有不同,而且针对不同的设备特点,某些项目检测频次和方法又都会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对多项设备质控工作都有所了解、质控经验丰富并且对于加速器设备非常熟悉的物理师才可以设计出一套针对不同设备的切实可行的质控方案。

医联体的大棋局
——京津冀质控联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京津冀地区五家示范医院共同成立了“京津冀临床放疗质控协作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和医联体模式的成立与成熟,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放疗质控的标杆作用,更能够以点带面,发挥扩散效应,创建京津冀地区放疗质控的成功模式和经验,辐射全国推动更多医院的放疗质控。

在行业内树立标杆以点带面
——协和在努力
作为行业标杆之一,协和医院根据国内医疗特色的自身经验因势利导,形成的质控标准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兼顾高适应性,解决了大部分国际质控标准执行难度大的问题。

美国AAPM推出的MPPG系列文章(也是针对不同方面的使用指南),其中MPPG 8.a报告通过TG-142报告和TG-100号报告的结合使用对于质控工作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目的就是解决前面所说的标准执行的问题。协和参照该报告,结合自身经验和不同设备的特点调整测试项目,并且还针对设备的特点结合现有质控工具和技术条件,针对不同设备(如不同加速器和配套的体表跟踪设备)确定不同的质控标准,使质控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更加简洁高效。
在制定质控标准后,还会在质控过程中,根据治疗效果和病灶变化情况对标准进行微调,以保证质控标准适合该项设备和临床需求。

协和是如何将质控标准落地的?
协和医院针对每一台新的加速器的质控标准的形成会分几个层次,首先针对一台新设备,物理师团队会对设备进行充分的验收和调试。在验收和调试过程中对设备的特点和性能指标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再根据验收和调试的条目以及相关指南的推荐,通过充分讨论,确定不同频次的质控需要检测的项目。
与此同时,质控的项目也会根据设备使用的年限、设备的故障情况、设备所承担的临床功能、设备所使用的放疗技术等进行调整。在确定了测试项目后,每一个质控项目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质控方法对其进行测试。这些方法所使用的质控工具不同,不确定度不同,操作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不同频次的质控项目中选择不同的测试方法可以保障设备的稳定性,同时还能提高质控工作的效率,尤其是日检、周检、月检中,应用简便而稳定的质控方法,可以对设备的稳定性很好地检测分析,同时还可以使物理师的工作量处于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设备质控保质保量完成。

有效的质控为科室管理带来的意义
设备的质控的标准化对于科室管理带来很多益处,对于物理师来说,标准化的质控过程可以很好地安排工作时间,而且对于设备的质控方法和工具的规范化可以催生标准化的质控结果,对于质控各项参数的趋势分析则显得更加合理。通过标准化的质控,物理师对于设备的性能有更多了解,对于设备中容易出现问题或设备指标参数的变化趋势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同时对于管理者,通过定期的质控报表,也能了解科室设备运营状况,对于后续设备的采购、管理,都从中获得更加有效的资料。

京津冀质控联盟工作
京津冀质控联盟成立的初衷,是以协和牵头带动区域联盟内部质控规范的建立与落地。一些联盟成员加入时质控工作虽已开展,但希望能在精细程度和执行标准上获得更多的经验。联盟结成后,又成立了质控示范基地作为先行者,成员均在瓦里安智·云4.0平台上即可完成患者质控与设备质控工作,该平台有多重加密机制保障,增加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更全面地保障信息安全。工作时,平台会将质控文件自动分享给协和医院专家,通过定期查看与联盟例会,对联盟成员医院进行指导与培训,使示范基地成员能够快速的掌握更多质控方法,并发现自身不完善的地方,加速质控管理的标准性。通过瓦里安质控工具在示范基地内部成员的培训与使用,原本复杂费时的质控工作时间大大压缩,原本几个小时的工作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物理师可以从质控工作中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计划及数据科研。

未来可期,积极探索
未来,京津冀质控联盟还将拓展更多的工作模式,扩大联盟的属性,不仅限于质控工作,还将在远程计划、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诸多方面全面探索,将京津冀联盟不断扩大,响应国家号召,使患者在京津冀乃至全国都能享受到同质的肿瘤放疗医疗服务,造福广大肿瘤患者。